我們知道電機經過這幾百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種電機,采用的技術也不一樣。伺服電機和變頻電機在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際中好多人看到許多電器中的電機卻不知道到底是哪種電機,對于詳細的區分伺服電機和變頻電機似乎有些困難,下面將告訴你兩者的不同之處。
伺服是準確、精確、快速定位。變頻是伺服控制的一個必須的內部環節,伺服驅動器中同樣存在變頻(必要時需進行無級調速)。但伺服是將電流環、速度環或者位置環都閉合才能進行的控制。另外,伺服電機的結構與普通電機結構也是有區別的,要滿足快速響應和準確定位。伺服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構成,定子上有兩個繞組,即勵磁繞組和控制繞組,兩個繞組在空間相差90°電角度。伺服電機內部的轉子是永久磁鐵,驅動gS控制的u/V/W三相電形成電磁場,轉子在此磁場的作用下轉動,同時電機自帶的編碼器反饋信號給驅動器,驅動器根據反饋值與目標值進行比較來調整轉子轉動的角度。伺服電機的精度決定于編碼器的精度{線數)。普通電機主要由轉子、定子整流器、前后端蓋和帶輪等組成。要滿足快速響應和準確定位,目前比較通用的交流伺服電機多為永磁同步交流伺服,但這種電機受工藝的限制,很難達到很大的功率,十幾KW以上的同步伺服價格又及其昂貴,這樣在現實條件下多采用交流異步伺服,這時的驅動器就是由高端變頻器和帶編碼器反饋閉環進行控制的。兩者都有一些共同點,交流伺服的本身就是在直流電機的伺服控制的基礎上通過變頻的PWM方式模仿直流電機的控制方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交流伺服電機必然有變頻的這一環節。變頻就是將工頻的50、60HZ的交流電先整流成直流電,然后通過可控制門極的各類晶體管(IGBT,IGCT等)通過載波頻率和PWM調節逆變為頻率可調的波形,類似于正余弦的脈動。由于頻率可調,所以交流電機的速度就可調了。但交流伺服電機必須具備一個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電機的所謂的“自轉”現象,即無控制信號時,它不應轉動,特別是當它已經在轉動時,如果控制信號消失,它應能夠立即停止轉動。而普通的感應電動機轉動起來以后,如果控制信號消失,往往仍繼續轉動。
簡單的變頻器只能調節交流電機的速度,可以開環也可以閉環,主要由控制方式和變頻器決定的。現在很多的變頻已經將交流電機的定子磁場UVW3相轉化為可以控制電機轉速和轉矩的兩個電流的分量。市場上大多數能進行力矩控制的變頻器都是采用這樣方式控制力矩,UVW每相的輸出要加霍爾效應的電流檢測裝置,采用反饋后構成閉環負反饋的電流環的PID調節,這樣既可以控制電機的速度也可控制電機的力矩,而且速度的控制精度優于v/f控制,編碼器反饋也可加可不加。
在驅動器方面,伺服驅動器在發展了變頻技術的前提下,在驅動器內部的電流環,速度環和位置環都進行了比一般變頻更精確的控制技術,在功能上也比傳統的變頻強大很多,最主要的是可以進行精確的位置控制。它通過上位控制器發送的脈沖序列來控制速度和位置,驅動器內部的算法和更快更精確的計算以及性能更優良的電子器件使之更優越于變頻器。在電機方面,伺服電機的材料、結構和加工工藝要遠遠高于變頻器驅動的交流電機(一般交流電機或恒力矩、恒功率等各類變頻電機),也就是說當驅動器輸出電流、電壓、頻率變化很快的電源時,伺服電機能根據電源變化而產生相應的動作變化,響應特性和抗過載能力遠遠高于變頻器驅動的交流電機,電機方面的嚴重差異也會導致兩者的根本不同,所以變頻器在其的內部算法設定時為了保護電機做了相應的過載設定。當然即使不設定,變頻器的輸出能力還是有限的,但有些性能優良的變頻器也可以直接驅動伺服電機。
交流電機一般分為同步和異步電機。交流同步電機的轉子由永磁材料構成,所以轉動后,隨著電機的定子旋轉磁場的變化,轉子也做響應頻率的速度變化,而且轉子速度=定子速度,所以稱“同步”。交流異步電機的轉子由感應線圈和材料構成,轉動后,定子產生旋轉磁場,磁場切割定子的感應線圈,轉子線圈產生感應電流,進而轉子產生感應磁場,感應磁場追隨定子旋轉磁場的變化,但轉子的磁場變化永遠小于定子的變化,一旦等于就沒有變化的磁場切割轉子的感應線圈,轉子線圈中也就沒有了感應電流,轉子磁場消失,轉子失速又與定子產生速度差又重新獲得感應電流,所以在交流異步電機里最關鍵的就是轉差率。由于變頻器和伺服在性能和功能上的不同,所以應用也不大相同:變頻器是在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的場合要求不是很高場合,也有在上位加位置反饋信號構成閉環用變頻進行位置控制的,但其精度和響應都不高;伺服只能在有嚴格位置控制要求、精度和響應要求高的場合中使用。一般情況下能用變頻控制的運動的場合幾乎都能用伺服取代,但同時要考慮價格和功率的問題。伺服的價格遠高于變頻,變頻器的功率最大的能做到幾百KW,甚至更高,但伺服最大就幾十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