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斷路器垂直正向安裝或橫向安裝時,以斷路器面板上銘牌的字或標識做參數,將斷路器上方的接線端作為電源的進線端,又名電源端,將斷路器下方的接線端作為負載的連接端,又名負載端,這種接線方式,稱為上進線;反之將斷路器上進線中的電源端當作負載端,負載端作為電源端來使用的接線方式,稱下進線。
二、典型的母聯形式
斷路器連線通常為上進線方式,但往往也因安裝場合的緣故,對斷路器要求下進線方式接線。例如:電源處于配電柜的下方,電源進線至斷路器負載端較方便;也有柜子里上、下裝有二臺或二排的斷路器,電源進線從中間部位引入,對上、下二臺或二排的斷路器接,分別為下進線和上進線的接線方式。還有一種特殊場合,不管采用何種措施都避免了下進線的方式,在建筑電氣中較為經典的母聯形式。
三、不同的結構有不同的上下進線方式
是不是所有的斷路器都能同時滿足上進線和下進線的方式呢?按GB14048.2-94國家《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低壓斷路器》標準規定:在斷路器銘牌上或載明在制造廠提供的有關資料中,載明電源端和負載端(如有必要區別的話)。DW15-200、400、630萬能式斷路器在制造廠家的樣本或使用說明書中都明確指出:斷路器的接線方式為上進線,用戶不能將電源端和負載端反接。在DZ20系列塑殼斷路器行業標準JB589-1997則規定:“斷路器有電源端和負載端標志,分別以1、3、5表示電源端,2、4、6表示負載端。”。有些廠家在DZ20系列產品蓋的模具直接刻上了“1、3、5”和“2、4、6”阿拉伯數字。也有些塑殼斷路器的塑料蓋上直接壓制有英文“Line”和“Load”,或者壓制漢字“電源端”和:“負載端”,還有用不干膠標牌,標牌上有“Line(電源端)、Load(負載端)”字樣,凡有此字樣均說明該斷路器只能上進線。萬能式斷路器大多數在樣本或制造說明書中規定,若沒有這種標識或說明,則意味著可以互為電源端和負載端。同樣是DW15系列,殼架電流大于630A的斷路器,如殼架電流為1600A、2500A、4000A的斷路器,不僅能上進線,也能下進線,HSW1系列、DW45系列智能型萬能式斷路器中所用規格均能上進線和下進線,而且在型式試驗過程中,極限斷路器分短能力、運行斷路器分斷能力和短時耐受的實驗時,均采用下進線方式考核,試驗結果符合斷路器所采用的標準。為什么有的斷路器只能上進線,不能下進線,而有的斷路器既能上進線又能下進線呢?這主要跟產品的結構有關,靜觸點至斷路器接線端距離較短,動觸點焊至動觸桿連著軟聯結經脫扣器至連線端的距離較長,傳統的斷路器設計總是以連著靜觸頭的接線端作為電源端,在動、靜觸點之間有滅弧系統間的隔離及電源端之間的相間隔弧措施均在設計中充分考慮,當斷路器的動、靜觸點及連接部分,因絕緣及隔離已有措施,只要滅弧系統正常熄弧,斷路器也就能正常開斷。但采用下進線的斷路器在短路分斷時,動、靜觸點斷開后,各相動觸點連接部位均為帶電體,在一段較長區域內,如軸間脫扣區有空隙,極限分斷時產生的電弧因電動力及滅弧室緣故,大部分在滅弧系統中熄滅,但總有小部分的帶電游離氣體與鄰相帶電體相遇,就可能產生相間短路,破壞了斷路器正常斷開。DW15系列中殼架電流1600A及以上的規格,由于相間間距比殼架電流630A的斷路器大,并采用隔離和絕緣手段,因此,雖然同為DW15系列,卻能同時滿足上進線和下進線要求。HSW1和DW45系列結構上,將每相用塑殼結構隔離成獨立小室,因此所用規格都能上進線和下進線。
四、小結
目前國內應用較多的HSW1、CM1、DZ20、和H、TO、TG各個系列塑殼斷路器都只能上進線,而不能下進線,若一定要下進線,就要使產品的結構有異,下降幅度也應不同。因此,用戶應當按下進線的極限分斷能力試驗報告,才可判斷下降幅度。如果斷路器垂直倒裝,斷路器原負載端在上面,并作為電源端,斷路器遠電源端在下面,作為負載端,其工作條件比垂直正裝下進行時更嚴酷,因此在極限短路分斷,除因與正裝下進線安裝形式而引起相間短路外,還因滅弧在下方分斷時產生熱氣流方向是向上的,對電弧進入弧室也稍有不利。斷路器橫向安裝上進線時,極限斷路分斷時,電弧主要是由于電動力驅動進入滅弧柵片滅弧,即使是觸點斷開時產生的熱氣六向上時,其上方仍然是滅弧室的金屬柵片,只不過是滅弧室也處于橫放位置,短路器橫向安裝上進線時對起其性能影響不大,當然,斷路器橫向安裝也是不能下進線的。如果是漏電斷路器更不能將上進線和下進線接反,因為電子式漏電斷路器的脫扣線圈只有在得到動作信號的時候瞬時帶電,當漏電斷路器斷開分斷電路后即刻斷電。如界限相反,造成漏電斷路器動作后,電壓依然加在脫扣器線圈上,就會燒毀線圈,整個漏電斷路器喪失了漏電保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