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2266998大俠文章時候,腦袋一熱,寫了一篇博文,轉過來;寫的比較泛,歡迎指教、交流
' Y/ s. A$ }8 o$ S7 J, W/ p
所謂工業技術體系,大概指的是實現某工業產品所必須的技術鏈條,比如制造出一臺挖掘機,需要設計、加工、材料、工藝等多方面技術的配合。
. |# X) m- Z) m& }8 c L
目前來看,這個鏈條是不夠健全、有斷裂的,比如挖掘機比較核心的液壓件,國產的就不行;汽車飛機的發動機這一環,也不行。
( v1 D4 S" T. ] g2 r
這些斷裂是顯而易見的,但背后可能還有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現存的這些技術體系,可能逐漸走向崩潰。$ I, k( \) ?. u' Z
; }( {/ W, x0 c# W6 n2 w. v
現狀4 y' S) N, ?& R8 ?) F5 C
目前就我了解的現狀,是相當不樂觀,下面我就隨便說說我的見聞:: ]4 _5 T2 W; U+ H' G
國企在技術上不作為。機電類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裝備等資金需求密集的技術,目前最有資金的,只能是國企和軍工。但由于各種問題,很多國企對技術研發相當忽略,平時不培養自己的技術體系和人才,火燒眉毛的時候希望靠買來解決問題;或者不求甚解的抄襲、山寨。逐漸成為一個惡性死循環,大量國企年輕有為技術人員流失,老一輩的也正在老去。
科研界基本是混。除了國企,也就可能科研界能有資金、人才和閑心去推動技術的發展與完善。但工業是很現實的東西,講究的是能干出來什么,而不是你能吹出來什么,發表了什么文章,那些都是虛的玩意;但大家都專心論文,心思全在各種收錄——論文評價科研導向的直接惡果。環顧科學網,一大群工科的人,就沒幾個敢拿出自己的玩意展示下;這也是我為什么佩服沈海軍老師的緣故:沈老師說玩小飛機,就真的玩上天還降落了,全國沒幾個工科教授有這基本功。
高等教育無力。工科實踐性很強,但高校教師中,由于對老師學歷要求越來越搞,因此越來越少的人了解所在行業的基本實踐,上課是照本宣科,下課對付各種論文、考評、測試;各種實習也屬于走形式參觀旅游。一方面造成學生缺乏實踐,另一方面造成學生感覺離行業很遠,毫無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私企山寨成風。抄圖,是很多設計人員的主要工作;國企一樣有這問題。同行一個產品出來,可能很快就被山寨壓價搞死,整個行業處于一種極度惡劣的競爭環境。關鍵是山寨的總是往劣質方向發展,不求品質,但求低價。
技術人員不求上進。社會的浮躁與生存的壓力是一方面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技術人員本身的不上進。在學校里,老師基本是書生出身,不懂技術;大學游戲泡妞為主;工作后懶散抱怨;但送到嘴邊的肉嫌塊大咬不動。有一位搞機械的前輩,在論壇問搞設計的人,多少人能計算并畫出齒輪,結果很悲觀——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基本功。
國外技術的沖擊與蠶食。市場換不來老外的技術,但外國人的產品卻能殺掉本土的公司,收編并徹底斷掉某一行業的技術潛力。很殘酷,但無法逃避,誰讓你技不如人?
坐井觀天和自我設限。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國人不喜歡交流,喜歡藏著掖著,自我感覺一點技術是寶貝,實際上拿上國際大舞臺,可能早就是別人玩的不要的技術。見識有限,同時自我膨脹還厲害。
* p6 h$ p: g3 ]' ^% F
后果+ a o1 P2 g( D
工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工業技術體系斷裂的苦楚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汽車、戰斗機、大飛機、航母等等;但這僅僅是技術體系斷裂的貽害。一旦技術體系被顯性或者隱性的崩潰的話,輕則被資本和技術雙重奴役,錢被賺走;重則就不說了。
有人喜歡叫囂著和日本怎么怎么,我只能說,我們還遠遠不是日本的對手,無論技術上還是人的素質上;認清了這個現實,才會安心向人學習。( i+ p* }( P+ z: b9 h( H% p
出路?
說起出路,是一件很沮喪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還是得靠教育;還得靠科學網的諸位老師和同學。技術不好,教育;心態不好,還是教育。不能從教育上改變這些的話,說什么也很難。